实验教学与仪器

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访问量:9385

实验教学研究

  • 探析中考命题 优化物理教学

    于伟;

    为使义务教育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达成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的目标,中考命题立意要从“知识”和“能力”转向“核心素养”,要基于真实情境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中考的考查既要注重基础性、应用性,也要体现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由此给出教学建议:围绕夯实基础、重视实验、聚焦思维和精选练习等环节,进一步优化物理教学并提高其教学效率,以契合中考考查的目标。

    2025年08期 v.42;No.448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以“测量电阻”教学为例

    方萍;王萃;於依淼;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不仅强调理论,更重视结果,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很难全面提升初中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探寻解决问题之道,以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测量电阻”教学为例,从中找到提升初中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情境化教学、问题链驱动、实验出真知、思维可视化和差异化发展。

    2025年08期 v.42;No.448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 基于微实验的生活化物理教学

    朱文莲;

    基于物理微实验的生活化物理教学,能够使学习者在实践活动中有效掌握物理知识,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还能够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基于物理微实验的生活化物理教学的要点是:一是要选择合适的微实验;二是要联系实际生活;三是要强调实验探究。

    2025年08期 v.42;No.448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 基于真实情境的霍尔元件实验

    蒋浩然;顾洪旭;

    霍尔元件不仅是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典型模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如用于电动车控速车把、自行车轮速传感器等产品中。霍尔元件的工作原理较为抽象且复杂,教师在传统教学中一般是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推导,但学生在理解原理时存在较大困难,无法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采用基于真实情境的霍尔元件展开实验教学,可以有效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以教学视角观之,其教学从探究电动车控速车把的工作原理出发,以真实情境导入实验教学,学生不仅能够理解霍尔元件的工作原理,还能够学以致用,据此解释生活中霍尔元件的应用问题。

    2025年08期 v.42;No.448 11-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8K]
  • 基于轻杆的自由圆周运动理想实验模型研究

    操时良;

    学生在自由圆周运动模型中常常只是关注始末位置,而忽视了任意位置规律。为解决问题,引入轻杆建构理想实验模型,并结合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求解,得出任意位置速度关系式。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能够揭示物理的内在规律,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升其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并适用于高考试题的分析。

    2025年08期 v.42;No.448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 运用魔术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

    林学梅;薛崇辉;余兵妹;

    在初中阶段的化学课堂教学指导活动中,积极探索魔术与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趣味性不足的问题,即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生动化和趣味化的化学教学指导,可以让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全面提高化学综合学习的效果。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入手,简要分析魔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应用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深度探究运用魔术的策略,以期全面发挥魔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025年08期 v.42;No.448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 市域高中化学主线式情境教学调查分析

    黄丽;龚丽伟;邓婷;

    以常德市域的4所高中学校师生为调查对象展开问卷调查,旨在了解主线式情境教学的实施现状,以便为后续研究和实践提供事实依据。基于调查了解的现状,提出“加强学习主线式情境教学;加强研究主线式情境教学的创设原则、类型和策略;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案例和主线式情境素材,供教师学习和实施,以降低主线式情境教学的难度,并提高其应用面”的初步解决方案。

    2025年08期 v.42;No.448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 研究性学习融入化学实验试题命制的探索——以“氢化钠的制备、检验和测定”为例

    林丽璇;蒋小钢;

    高水平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性学习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实验实施与改进、实验方案评价与分享等步骤,对提高学生化学实验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化学实验素养的考查目前以纸笔测试为主要形式,为此,以“氢化钠的制备、检验和测定”研究性学习为例,将化学实验研究性学习与实验试题命制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现象,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师生对化学实验考查内涵的理解。

    2025年08期 v.42;No.448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 高中生物学单元深度学习教学设计与案例

    黄志坚;陈小清;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阐述教师组织实施单元整体教学面临的教学理解、实践依据选择、内容组织路径选择和评价维度设计等要素。为提高教学质量,应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采取“情境递进铺陈,论证学习提升思维;任务驱动学习,精设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等契合学情的学习策略,帮助其展开研学实践,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抽象和聚敛思维等能力,另一方面凸显学习策略的应用性、针对性和高效性。

    2025年08期 v.42;No.448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实验教学案例

  •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物理探究实验创新——以“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为例

    石海威;

    深入剖析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并以“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一实验的教学为切入点,对初中物理探究实验的教具和实验方案进行创新与改进,增强了实验的严谨性。完整的探究过程表明,实验创新与改进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水平,培养其热爱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从而迅速达成“科学探究与实践”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2025年08期 v.42;No.448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3K]
  • 基于DIS优化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以“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为例

    蒋杰昌;罗志荣;

    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力学知识体系中的重难点内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结合DIS技术对“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实验进行改进,能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采取两次实验改进,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025年08期 v.42;No.448 34-3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 创新设计实验 建构科学概念——以“压强”教学为例

    费志明;

    创新实验设计,学生能够从中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掌握建立概念的思维方法,有效排除学习概念时的思维障碍,进而理解、应用,并形成结构。学生经历科学概念的建构过程,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手段。在概念建构中,为学生示范思维发展的路径,旨在使物理课更具科学味,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

    2025年08期 v.42;No.448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 基于工程设计与物化理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以自制简易纬度仪为例

    刘昕;

    以“自制简易纬度仪”为教学案例,采用工程设计与物化教学理念,深入探讨以工程实践为主导的科学教学。从生动有趣的情境出发,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分析纬度仪的工作原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纬度仪,既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又能提高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创新思维得到有效激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其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得到提升。

    2025年08期 v.42;No.448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 高中化学“乙醇”的项目式教学设计——实验探究酱香拿铁的酒精成分

    张百群;

    以探究酱香拿铁中的酒精成分为素材,设计高中化学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方案。通过探究饮品中的乙醇成分、探索乙醇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以及探讨如何科学饮用酒精饮品3个主要任务,将乙醇的性质、结构以及代谢过程等知识融入一系列持续的探究与实践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基于真实情境开展项目化探究实验,既能使学生掌握乙醇核心知识,又能培养其思维分析能力,并发展其化学核心素养。

    2025年08期 v.42;No.448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设计——以探秘爆炸盐为例

    胡亚莉;范玉梅;

    项目式教学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依托与学科相关的真实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倡导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以“探秘爆炸盐”为主题,展开项目式教学,设计“认识爆炸盐的成分”“预测爆炸盐的性质”“验证爆炸盐的性质”“揭秘爆炸盐的原理”4个子课题,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展开讨论,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025年08期 v.42;No.448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 基于情境的化学常态课教学研究——以“铁的重要化合物”为例

    钟国华;

    常态课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其实施缺少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过程,与优质课差距较大。分析化学常态课现状,据此提出基于真实情境的化学常态课教学设计模型。由此引申出,在设计课例时,应按照“确定教学目标、选择课本素材、加工教学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学科能力活动”的流程进行课前备课;课堂重点应落在“证据推理、提出猜想、驳斥观点、二次猜想、验证猜想、形成程序”的学生活动。以“铁的重要化合物”为例进行课例研究,为化学常态课教学展示一种范式,具有一定的教学参考价值。

    2025年08期 v.42;No.448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 运用血氧仪设计“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实验

    周旭红;赵三军;王重力;韩宁;

    以市售指夹式脉搏血氧仪为教具,设计测定运动前后血氧、脉搏变化的实践活动,让初中生在真实情境中从直观的数据理解运动后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上升,休息后又逐渐恢复的趋势,从而认同锻炼能增强心肺功能,渗透健康生活的理念。该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从现象感知到理性认知的跃迁,深化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建立稳态与调节的生命观念。

    2025年08期 v.42;No.448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 科学探究导向的深度学习教学设计——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为例

    毕军;

    通过5E教学模式和科学探究方法探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旨在提升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深度学习水平。对“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教学结果显示——该教学策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中学生物学教育提供了典型的教学案例。

    2025年08期 v.42;No.448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实验改进与创新

  •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的改进——以机器人套件自动摩擦力演示器的引入为例

    陈克柱;于颖;

    人教版(2012年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测量滑动摩擦力实验,凭借手拉动木块很难让其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凭借肉眼也很难识别出木块是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改用机器人等套件对“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演示实验装置进行了完善、创新。从实际使用效果看,利用机器人装置测量滑动摩擦力,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操作更简便。

    2025年08期 v.42;No.448 62-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 基于Phyphox的阿基米德原理可视化演示实验

    胡琼;葛永普;

    物理实验是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提升的关键因素,是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实验教学信息化的普及推广,诸多的软件及传感器成为创新实验设计及制作的好帮手、好工具,促进了实验的便捷化和可视化。针对阿基米德原理教学,以Phyphox软件为载体,采用数字化测力计直接测出浮力和排开水所受的重力,其实验数据通过Phyphox软件发送到平板电脑或台式电脑上,从而获得现象直观、数据准确的实验结果。

    2025年08期 v.42;No.448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 “声音的特性”实验的可视化创新设计

    侯碧凡;

    “声音的特性”教材实验是将音叉发出的声信号输入示波器中供师生观察,因其存在音叉发声效果不稳定、示波器原理复杂、价格昂贵等缺点,故在实际教学中多采用对照波形图直接讲解的方式。针对教材实验的不足,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创新设计实验,即:利用能够将声信号转化为光信号的实验教具突破传统教学的重难点。对比不同声音的波形变化,定性探究影响声音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在教学实践中,低成本的创新教具不仅能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视度,还能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发挥有效的作用。

    2025年08期 v.42;No.448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 粉尘爆炸实验的再改进——软塑料瓶和吸管的妙用

    张辰刚;李娜;成琳;

    粉尘爆炸实验具有现象明显、趣味性强的特点,易于引起初中生对实验的浓厚兴趣,但按照教材实验进行操作时却发现,其成功率较低。为此,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软塑料瓶和吸管等物品自制粉尘爆炸实验装置,具有现象明显、成功率高和节约药品等优点,颇具教学价值,具备一定的推广性。

    2025年08期 v.42;No.448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 便携式水电解器的创新设计

    洪玲凤;孔祥斌;石志新;

    鉴于目前教学使用的水电解器的不足,遂设计一款现象明显、易自制、价格便宜的新型便携式水电解器。该装置利用304不锈钢沉头自攻螺丝作为电极,借助塑料移液管、PVC封口袋制成密闭反应容器,采用2节9 V电池组装成电池盒,可以有效解决霍夫曼水电解器电解速率慢、仪器重心高易破损、电解液易泄漏、气体逸出太快等问题。改进后的装置轻巧便携,电解速率快,可轻松控制气流,电解液不易泄漏,且反应容器便于电解,解决了需携带学生电源等较多仪器的问题。

    2025年08期 v.42;No.448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 氯气的制取及其性质实验的绿色化设计

    桂顺利;郑慧霞;张国保;

    氯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内容,但2019年版新教材实验的装置复杂,操作烦琐,串联装置不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难以进行实验,且实验不够环保。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用品设计氯气制取及其性质实验装置,具有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和绿色环保的优点。从教学效果看,改进装置在保证教材实验的科学性和改进实验可行性的基础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增强其绿色化意识。

    2025年08期 v.42;No.448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 电解池家庭实验的可视化开发

    郭润;李南方;许光山;承长琴;

    利用自制的便捷电解器,并以铅笔芯、铁丝等物质作为电极,结合生活中易得的黑枸杞、茶叶以及医用高锰酸钾消毒片,开发出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过程安全的可视化电解池家庭实验。实验中,基于茶多酚、花青素以及高锰酸钾等物质,能实现对电极反应原理的可视化探究,易于加深学生对电解池的理解,调动其开展实验探究的热情,进而促进其深度学习。

    2025年08期 v.42;No.448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 乙酸乙酯制备实验的可视化设计

    程怡;汪峰;

    利用自制实验装置对制备乙酸乙酯实验进行创新改进,改进后的装置分为反应发生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产品收集装置。在利用自制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过程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化学反应的动态变化,同时基于实验数据能够精确地计算出实际产率,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并发展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025年08期 v.42;No.448 79-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再改进

    李中原;柳丹;

    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为例,引导学生对实验采取进一步的创新改进。其具体改进为:一是用分光镜代替三棱镜对光进行色散演示;二是采用水浴和加热法提取色素;三是运用涂布法画滤液细线;四是选择薄层层析硅胶板替代滤纸条进行层析。从教学效果看,改进措施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锤炼了学生的实验技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025年08期 v.42;No.448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 肘关节运动模型的改进及迭代升级

    刘佳;王雨菲;

    以初中生物学课标重要概念为指引,对肘关节模型进行多次迭代升级。通过反复尝试和改进,最终获得立体可拆卸模型。其6.0版模型,既能够借其静态阐明运动系统的结构特点,又能够动态演示运动的形成过程。从效果上看,建构、组装模型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促进学生学科思维的发展。模型材料易于获取,制作简单便捷,具有推广价值。

    2025年08期 v.42;No.448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 香蕉“褐变”现象观察及成因初探

    胡叶俊;周珈亦;冯汉茹;

    以香蕉果皮“黑斑”为观察对象,测量并记录“黑斑”的出现时间、形态特征、大小分布及果肉质感,分析其采摘后“褐变”的原因。最终,锁定6个出现位置,香蕉搁置一段时间后其品质必然有所降低,从中得出香蕉的食用时限。这一实验教学的典型案例证明,在果皮、果肉变化的项目化学习中,完全可以践行重点观察法和比较观察法,具有推广和借鉴价值。

    2025年08期 v.42;No.448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自制教具

  • 自制“声音的传播”创新实验装置

    陈黄锰;廖瑞三;倪晓婷;

    小学科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课程因活动单一、实验设计的不严谨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针对这些问题,开发了一套集成智能控制与单一变量实验设计的“声音的传播”创新实验装置,该装置能够一体化地探究声音在真空、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特性,并通过可视化结果和精确的实验过程,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科学课堂的活力。

    2025年08期 v.42;No.448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 “闻歌起舞”的声驻波实验——昆特管教具的设计与制作

    尤爱惠;陈显盈;

    利用有机玻璃管、扬声器、泡沫颗粒等生活物品制作一款昆特管教具,它不仅可以测量声音在玻璃管空气中的声速,探究波长、声速随频率变化的规律,还可以演示“闻歌起舞”的声驻波实验效果,从而丰富实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体验。

    2025年08期 v.42;No.448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5K]
  • 多功能波动演示仪的设计与制作

    黄少楚;

    介绍了一款多功能波动演示仪的设计与制作方法,该演示仪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控制振子的振动频率并实时呈现频率数值。在教学功能上,该演示仪可实现横波传播、纵波传播、驻波、共振现象的演示。此外,它可以通过调节振动频率实现对波的频率与波长关系、共振曲线特点的探究。在共振特点的探究上,该演示仪能定量改变频率并让学生实时观察物体上下振动幅度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共振图像特点。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机械波难以观察,通过该教具可以实现对“简谐运动”和“机械波”内容的辅助理解,帮助学生掌握疑难知识点,促进核心素养提升。

    2025年08期 v.42;No.448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 硫燃烧实验装置的改进

    王春艳;李萍;

    硫燃烧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演示实验,教材实验存在二氧化硫逸散、操作烦琐等问题。通过分析现有改进装置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密闭式实验装置。该密闭式实验装置采用集气瓶一体化设计,结合电热陶瓷管安全引燃硫粉,利用特定的具支试管与注射器实现氧气可控供给,并通过氢氧化钠溶液直接吸收尾气。改进后装置有效解决了污染问题,简化了操作流程,提升了实验现象的可见性与安全性,同时兼具环保性与教学实用性,为初中实验教学提供了优化方案。

    2025年08期 v.42;No.448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 吊杆与桥面可替换的悬索桥演示教具设计与创新

    汤磊;郭乐凡;孙莹莹;

    结构的强度作为“结构及其设计”主题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试验教具存在一些局限性,以定性观察为主,能定量探究和实时性数据化显示的试验教具较少。针对现有教具的不足,在兼顾定性技术试验效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定量探究试验教具创新,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替换吊杆和桥面的悬索桥演示教具。对该教具进行了详细的机械、电气系统设计,并进行了多组演示试验。该创新教具操作简单,演示试验效果直观、交互性好,并可满足多个教学场景演示需求。

    2025年08期 v.42;No.448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小学科学教研

  • 在表现性任务单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程言双;

    表现性任务单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至关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探究活动中有些表现性任务单的设计尚存在一些不足。教师在进行设计研究时,应明确理解素养导向的科学课堂特征和表现性任务的内涵,通过“结合现实生活,融入情境设计”“关注学生兴趣,融入创意设计”“巧借科学模型,融入直观设计”“创意设计任务,注重学生体验”等4个方面设计表现性任务,提升科学核心素养。

    2025年08期 v.42;No.448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策略

    蒋跃君;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自信。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古代科学历程滋养文化自信,以当代科学魅力激发文化自信,以亲历科学实验积淀文化自信,以深度协同学习丰富文化自信”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科学文化自信,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具备全球视野与民族自豪感的接班人。

    2025年08期 v.42;No.448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 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策略

    王宁;袭庆;王海明;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视角,结合小学科学学科的特点及小学生身心特征,确立了基于具身认知理论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的3个原则,即情境性原则、协同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结合科学素养的4个维度,提出了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具体提升策略,包括:激活身体感知,建构科学概念;促进深度参与,发展科学思维;感官协同参与,优化探究实践;密切联系生活,厚植责任情怀。创新了具身认知理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具身学习策略,有效提升了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2025年08期 v.42;No.448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 基于学科理解的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活动设计——以苏教版小学科学“地表雕刻师”一课为例

    谈梅芬;

    学科理解包括教师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对学科知识的体系化理解,以及对学科育人价值的理解,有助于教师形成学科与知识、学科与人的发展关系的系统化认知。基于学科理解,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教材教学时,可以从学习内容的梳理、知识体系的建构、认知视角与思路的抽取、育人价值的提炼这4个维度搭建教材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有结构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学习,达成学科育人的目标。

    2025年08期 v.42;No.448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 例谈项目式学习社团化解植物实验教学困境

    姚朝祥;

    聚焦小学科学植物实验教学知识点分布零碎等困境,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在泉州市区的教学为实例,开展“校园植物探索项目”等社团实践,探索生活化视域下项目式学习的应用效果。实践结果表明,项目式学习社团成效显著:打破传统教学知识点分散的局面,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以问题为导向,促使学生深度探究,实现科学思维进阶;借助就地取材的实验,增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通过聚焦社会议题,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与思维格局。

    2025年08期 v.42;No.448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信息技术与应用

  • 基于具身学习理念提升信息科技实验获得感

    冯祖扬;

    信息科技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获得感不强,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以“开关量与连续量”一课为例,构建具身学习理念支持下的“三纵四横”实验活动框架,从目标指向、实验设计、教学过程和具身学习4个维度实施教学,一方面让学生亲自参与以增强其感官体验,另一方面促进其知识内化和认知理解。教学结果显示,具身学习理念的实施,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从而为信息科技实验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理念支撑。

    2025年08期 v.42;No.448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1K]
  • 用传感器技术优化初中物理探究实验

    董清华;肖媛;陈俊玲;

    基于传感器技术的DIS实验可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在探究类实验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实验器材进行优化,选择结合度高、性价比高、推广性好的DIS器材,对实验进行二次设计,通过提高实验效果达到实验目的。从教学实践的效果来看,DIS实验可将转换法设计的实验还原成直接测量的实验,或者将不易测量数据变成精准测量数据,将不易观察现象优化为容易观察现象。

    2025年08期 v.42;No.448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 数字化技术驱动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创新

    张建智;高晓勇;

    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包括增强实验精准度与稳定性、拓展教学资源、实验过程可视化、实验灵活性增强以及个性化学习支持等。指出了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面临的困境,为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实践路径,包括做好备课工作并关注实验目标设计、利用实验视频提升展示效果以及信息技术赋能可视化教学。

    2025年08期 v.42;No.448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 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田发江;杨猛;

    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物态变化”单元“温度”一节为例,探讨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及其教学效果。将多媒体演示、虚拟实验、数字化测量等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其教学效果表现为:可以实现抽象物理概念的可视化呈现和互动式学习;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提供新的途径。

    2025年08期 v.42;No.448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 基于GeoGebra平台的可视化探究教学——以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理科数学第21题为例

    闫伟;

    以2024年全国高考甲卷理科数学第21题为例,借助GeoGebra平台开展可视化实验探究,以“形”探寻规律,用“数”证实规律并给出代数推理论证,进而推广结论,引导学生揭示试题的本质。最后基于GeoGebra平台进行可视化探究思考,从加强数学实验探究、助力理解问题本质和重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关键能力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2025年08期 v.42;No.448 133-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 名师网络工作室赋能教学教研新生态

    颜志波;

    名师网络工作室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名师工作室发展的新形式。这一新形式的优点体现在:在教师资源整合、线上课程开发、教研成果展示等方面,已经形成一套教研新模式;通过学习名师的备课经验、参与名师的备课研课讨论、高效开展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利用国家平台的教、学、研等场景应用,为教师提供丰富的研修活动和资源,赋能教学教研新生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数字教学资源的研发应用及网络研训常态化。

    2025年08期 v.42;No.448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 信息技术助力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王文强;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优势,开发新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从课前、课中、课后有序引导学生,总结出“导读课—阅读推进课—阅读分享课—阅读拓展课”的“一本四环”阅读教学模式,并以该教学模式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025年08期 v.42;No.448 139-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

    王春梅;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正逐步应用于各行各业。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场景,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所具备的优势与挑战,并提出应对办法,从中揭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推动教学资源创新、优化教学方法、助力个性化学习等诸多关键层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针对其在应用中所凸显出的虚假信息干扰教学、阻碍学生思维能力、增加教师角色转变难度以及技术使用存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2025年08期 v.42;No.448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 AI赋能高中政治教学育人的实现机制

    阳正旺;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引入基础教育后,正深刻重塑其教育生态。聚焦“技术何以育人”命题,深入剖析当前高中政治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结合“AI模拟法庭”“时政热点智能分析”等具体教学案例,论证AI如何有效破解教学痛点,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在反思环节,探析AI应用的伦理边界与教师角色转型的重要性,从而为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背景下高中政治课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2025年08期 v.42;No.448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教育装备论坛

  • 智慧平台赋能区域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以南昌市湾里管理局为例

    王军海;

    以南昌市湾里管理局运用江西智慧教育平台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与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实践做法和收获为例,针对如何解决智慧教育平台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如何进一步运用平台服务教育教学、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提出有效的思考与建议。

    2025年08期 v.42;No.448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 劳动教育背景下的生物学实验材料选用

    王玥;

    探索在高中阶段如何用生物学实验的理论基础,选择适宜劳动种植的作物材料进行生活性实践劳动,再利用生产性劳动教育的劳动成果,如菠菜叶片、黑藻叶片等,反哺生物学实验材料。在连续贯穿的教育过程中,应同时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和劳动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5年08期 v.42;No.448 151-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 实训设备岛式布局中的教学盲区分析

    贺国方;刘垚;张川成;吴冬冬;

    教学盲区限制了教师对学生操作的实时监控和有效指导,会影响实训教学质量。提出了一种评估岛式布局立柜实训设备教学盲区率的方法,分析了教师位置、设备数量与教学盲区率的关系。以某高等职业院校电气学院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为研究对象,分析6台和8台柜式设备布局下的教学盲区。结果表明,教师在设备正面指导学生时的教学盲区率最大,而实训室入口和讲台前视野最佳,且设备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教学盲区率的上升。

    2025年08期 v.42;No.448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 河北黄驊中学

    <正>河北黄骅中学始建于1952年,由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校名,是河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学校围绕“责任文化”的办学理念和“办黄骅人民满意、老百姓家门口的高中名校”的目标定位,形成了名师荟萃的局面,取得了人才辈出的成果。学校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勇于创新,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党建引领,文化铸魂以“党建引领、责任育人”为核心,将党建工作与学校责任文化深度融合。通过强化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培养师生“知责于心、履责于行”的价值观,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025年08期 v.42;No.44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 实验教学与仪器

    <正>《实验教学与仪器》杂志(月刊)创刊于1984年9月,由长沙理工大学主办。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湖南省教育生产装备处、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技术装备中心、河北省教育技术中心、河南省教育资源保障中心、江苏省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安徽省教师发展中心、四川省学校国有资产与教育装备中心、江西省教育技术与装备发展中心为本刊支持单位。经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专家严格审定,本刊通过第一批学术期刊认定。

    2025年08期 v.42;No.448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