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与仪器

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访问量:9381

实验教学研究

  • 让实验与思维和谐共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为例

    任禹奇;

    针对物理实验教学中思维培养缺失的问题,分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拓展与创新策略,从中得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培养,并借助完善物理实验教学模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反省质疑的能力;只有科学思维与实验探究同步发展、和谐共振,才能实现物理实验课堂功能的最大化。

    2024年10期 v.41;No.438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 开发玩具资源 助力物理教学

    张江书;

    探讨了将玩具资源融入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分析玩具的直接应用、合理改装、解剖展示和DIY自制4个方面,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如何将玩具资源开发成物理教学工具,展现了玩具在物理教学中的多样化应用。结果表明,创新性地利用玩具资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对实现物理教学的生活化和实践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024年10期 v.41;No.438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 立足学生疑点 开发教学资源——以“玻意耳定律”为例

    陈燕琴;

    质疑是发现问题的开始,也是思维的引路石。以气体等温实验中的一个系统误差为引子,从尊重实验事实、依托实验数据、拓宽知识外延等视角探讨如何有效开发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将学生的质疑点转化为深度学习素材,既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能力,又促成学科素养的有效落地。

    2024年10期 v.41;No.438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 广东高考物理实验命题的创新性与教学启示

    张齐峰;

    探讨了广东高考物理实验命题的创新性。从创新性实验设计和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角度分析广东高考实验题,体会创新呈现方式与创新设问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与思考问题、挑选仪器、处理实验数据、反思结果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应对策略加以阐述。

    2024年10期 v.41;No.438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 从实操和探究视角看高中物理新教材实验调整

    杨政海;

    以“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平抛运动”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个典型实验为例,从新旧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在实验方案和器材发生细微调整的角度分析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纠正“凭以往的经验来讲实验”的错误认知,以期优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2024年10期 v.41;No.438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 数字技术助力“化学+”跨学科实践作业——以“圭塘河边的生态鱼缸店”为例

    吴懿;叶兰;颜玲;蔡斯;李珺;

    运用数字技术,助力“化学+”跨学科实践作业的完成:指导学生制作简易净水器,采用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对长沙圭塘河河水进行净化处理。利用浊度传感器数字化呈现圭塘河河水净化的效果,运用自动喂食器、水温加热器、温度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制作适合鱼类等生存的生态体系;设计生态鱼缸展销会,通过在线测评对学生作品进行多维评价,在景区实施生态鱼缸店的项目。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2024年10期 v.41;No.438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 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吕旭东;承长琴;郑文年;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形式发生重大变革,智慧课堂发展迅速并优势凸显,有效解决了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理念落后、耗时长、形式单一和资源匮乏等不足。基于智慧课堂,以实验测定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浓度为例,逐步探索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段式实验教学模式,证明智慧课堂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能有效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2024年10期 v.41;No.438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 立足概念建构的初中生物学问题解决模型——以“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为例

    叶玉华;

    以“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章节为例,阐述初中生物学概念建构类问题解决模型的实践探索及应用。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发现、问题解构,关联先知进行大胆猜想与合理假设,在实证中建立逻辑推理,并与前概念进行辨析,从而完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问题解决的闭环思路及对策,进而提升深度思辨,发展核心素养。

    2024年10期 v.41;No.438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 项目式学习在生物学跨学科活动中的应用——以“小麦的种植”活动为例

    吴春花;

    以“小麦的种植”活动为例,说明项目式学习在生物学跨学科活动中的应用。从地理与生物学视角出发,通过认识小麦、小麦种植区的分布、小麦种植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小麦种植的未来之路4个阶段的任务,对相关教学进行重组、设计,并给予评价:该方法克服了跨学科教学设计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独断性,对生物学跨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在生物学学习中有效应用跨学科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10期 v.41;No.438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资讯平台

  • 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验操作考试中的应用现场交流活动在长沙举办

    陈朝晖;黄梦欣;王志成;

    <正>本刊讯2024年9月20日,由湖南省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举办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验操作考试中的应用现场交流活动”在长沙开幕。来自全国十多家专业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企业和全省各地教育装备同仁、学科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采用主题演讲、专家测试、现场交流的方式有序进行。

    2024年10期 v.41;No.438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 2024年城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合作发展大会在佛山举办

    陈朝晖;沈叶辉;王志成;

    <正>本刊讯2024年9月26—27日,2024年城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合作发展大会在广东省佛山市容山中学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电化教育站、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山中学、《实验教学与仪器》编辑部、教育装备采购网承办。来自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个城市、10个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校的中小学科学教育代表和权威专家500多人齐聚一堂,探讨科学教育的未来发展。

    2024年10期 v.41;No.438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实验教学案例

实验改进与创新

  • 生活化视角下注射器在物理探究实验中的应用

    叶心扉;

    基于注射器在物理实验中应用的文献,从生活化实验视角探究注射器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以抛体运动和玻意耳定律的探究实验为例,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从实验材料、实验设计思路以及实验操作等方面介绍具体应用实效,并对实验设计进行思考和评价,以期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提供教学参考。

    2024年10期 v.41;No.438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 用传感器探究发电机交变电流产生及变化规律

    黄辉健;

    设计并改进发电机,即:利用电机带动线圈匀速转动,采用双色二极管并利用延迟摄影技术,直观展示感应产生及电流变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利用传感器进一步探究影响发电机峰值的因素,并进行定量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发电机产生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学实践表明,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实验育人的功能。

    2024年10期 v.41;No.438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 电解水器和电解质溶液的改进探究

    龙云开;徐臣;范建敏;

    对学生分组实验“水的组成及变化探究”进行分析,进而从多个角度对电解水器进行改进创新,借此测试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分析测试结果后给出较为理想的电解质溶液,旨在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育人功能。从改进效果看,达成了操作简单、仪器耐用、现象明显、实验安全和准确度高等多重目的。

    2024年10期 v.41;No.438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9K]
  • 探究氯水中的漂白性物质

    尚荣荣;

    针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氯水的性质及成分探究”实验存在的试剂用量较大、操作不方便、时间较长等问题,分析文献中已有改进与创新实验的优缺点,从中找出进一步优化创新的方法,即利用Y形试管、医用三通管、注射器、棉花和品红试纸等器材,设计出微型一体化创新实验,具有简单易操作、微量化、对比性强和绿色环保等优点。

    2024年10期 v.41;No.438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验的数字化创新

    谭振兴;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验装置核心部件的高压容器,大多由注射器或玻璃器皿改装而来,同时辅以气门芯与打气筒等器材,不仅可视性差,而且存在安全隐患。为此,采用生活中常用的透明高压浇花喷壶作为高压容器,并辅以数字化传感器开展实验的创新改进,具有实验现象明显、数据精确、效率高和效果好的优点。

    2024年10期 v.41;No.438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 探究杯子罩住高矮蜡烛的熄灭规律

    徐宁;方晔;姚志红;

    在探究容器罩住高矮蜡烛的熄灭规律时发现:一只容器同时罩住高矮蜡烛,谁先熄灭与容器的特点有关。对于细高型容器,“烟囱效应”使CO_2易聚集充满在容器顶部,然后自上而下,高蜡烛先熄灭。对于矮宽型容器,“烟囱效应”弱,CO_2上升到顶部后迅速沿着容器壁扩散下来,当两支蜡烛离容器底面中心较远时,高蜡烛先熄灭;当两支蜡烛离容器底面中心较近(≤2 cm)时,矮蜡烛先熄灭。此外,用两只相同的细高型容器分别罩住高矮蜡烛发现:高蜡烛越高,离容器顶部越近,即占空比越小,高蜡烛熄灭得越快。当高矮蜡烛的占空比分别增大至临界值(L_(高蜡烛)≥0.71且L_(矮蜡烛)≥0.79)时,矮蜡烛先熄灭。

    2024年10期 v.41;No.438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 带膜电解槽的改进与创新

    杨辉琴;池善炉;

    针对传统带膜电解槽存在的缺点,利用亚克力板制作可换膜、可拆卸重组的多功能电解槽,并应用于模拟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和其他电化学实验教学。该装置的优点:实验安全;可自由换膜、拆卸,并灵活组装成单室、两室、三室等电解装置;加液、排气、排液方便,绿色环保;可重复使用,可演示、可分组;制作简单,材料易得,具有实用性和推广性。

    2024年10期 v.41;No.438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 现代实验手段与学科实验教学的整合研究——以手持技术区分硬水和软水为例

    魏明贵;

    教材采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虽然具有操作简便、药品易得的优点,但仍然会受到肥皂水的质量分数、用量,以及水的硬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为降低多种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可基于手持技术实现实验数据的可视化,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利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实验进行再探究,既实现了现代实验手段与学科实验教学的整合,又为现代实验手段应用于化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2024年10期 v.41;No.438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 二氧化硫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异常”现象探析

    张文;

    二氧化硫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现象因试剂的用量和滴加顺序不同而不同,从理论和实验角度探究反应产物及反应原理时发现:若有未反应完的MnO_4~-,则会与生成的Mn~(2+)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灰黑色沉淀MnO_2。对此,在演示实验时,应向二氧化硫溶液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溶液,这样就只有褪去紫红色的现象,有利于学生初次学习时建立基本概念。

    2024年10期 v.41;No.438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生物学家庭实验的拓展应用

    陆晓金;费晓艳;

    利用家庭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开展模拟肾单位形成尿液、音量对鼓膜的影响、验证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等实验活动。一方面,通过探究与延伸将课堂实验家庭化,摆脱了场地与时间的束缚;另一方面,在自主实验过程中,学生不断体验思维的启迪与碰撞,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为高质量课堂的构建奠定了实验基础。

    2024年10期 v.41;No.438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 运用项目式学习 取长补短改进模型——以“模拟呼吸运动”为例

    贾立堂;徐宝兰;

    济南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中演示实验“模拟呼吸运动”,没有模型演示肋间肌引起的呼吸运动。运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借鉴胸廓模型改进胸腔与膈肌模型,用笼状支架替代钟形罩,模拟胸廓的结构,用塑料袋表示胸膜,形成封闭胸腔。改进后的模型由笼状支架、塑料袋、乳胶管、气球、橡皮膜等组成,可分别演示肋间肌、膈肌引起的呼吸运动,也可演示肋间肌和膈肌同时变化引起的呼吸运动,有助于学生形成概念。

    2024年10期 v.41;No.438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 利用自制实验模拟装置开展生物学教学——以自制“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装置为例

    叶绵雪;

    利用自制的亚克力实验模拟装置和彩球开展“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探究实践活动,再利用Excel电子表格的求和公式和ROUND公式统计、展示和处理数据,依次分析各小组、3个小组、6个小组、8个小组和全班的模拟实验数据,从中体验孟德尔的假说,解决分离定律的相关问题。拓展介绍自制实验模拟装置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模拟实验,两对相对性状的自交、测交模拟实验,以及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变化的模拟实验中的应用。

    2024年10期 v.41;No.438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 “地雀进化模拟实验”的创新设计与应用

    黄春华;江巧明;

    以“教学过程重实践”的生物学课程理念为指导,对“地雀进化模拟实验”进行创新设计,通过遴选贴切的模拟实验材料,设计并自制地雀喙的模拟工具,借此创新实施数据分析等系列优化改进,一方面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为初中生物进化理论的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2024年10期 v.41;No.438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基于科学核心素养改进“泥石流模拟实验”

    褚宏锋;刘梦华;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泥石流”中关于泥石流的形成和预防模拟实验存在操作烦琐、取材不易、实验现象不明显等问题。为此,利用身边简易的器材改进实验装置,增强了实验的可视性、稳定性和操作性,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了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符合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2024年10期 v.41;No.438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自制教具

  • 自制“不同颜色物体吸热升温”可视化演示仪

    王治超;赵新霞;宋博阳;

    通过自制“不同颜色物体吸热升温”演示仪,可直观地演示相同光照强度照射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后温度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与电子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进而从实验现象深入分析黑色物体吸热升温快的本质原因。

    2024年10期 v.41;No.438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自制光的三原色混合演示仪

    辛建军;邱洁;

    光的三原色混合是初二物理中比较有趣的实验,而在现实教学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得到的观察效果并不理想。针对原有三原色演示仪的不足及缺陷,经过筛选材料,改造结构,多次改进,设计并自制了光的三原色混合演示仪。该演示仪选用二极管作为光源,光照更强,有更大的观察视窗,使用电位器可以任意调节其中每一种色光的强度。通过结构上的创新设计,实现了不同色光之间充分的、等比例或者不等比例的混合。在教学中使用该演示仪获得了较好的演示效果。

    2024年10期 v.41;No.438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 自制改进型远程输电演示仪

    沈艳文;

    演示实验对物理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演示实验需要相应的器材,而实验室的器材难以满足日常物理教学所有需求。因此,一线教师需要根据自己教学需求,自制一些教具来辅助教学。在讲授教学“远距离输电”时,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远距离采用高压输电的优势,自制改进型远程输电演示仪,输电线路使用镍铬电阻丝来模拟远程输电时线路上的电阻,直接输电和高压输电的两组线路输电优劣通过两只相同灯泡亮度的差异很好地呈现出来。该教具制作难度不大,演示效果非常好,在课堂中使用能让授课教师轻易地突破教学难点,也能极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便于推广。

    2024年10期 v.41;No.438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 “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模型的优化与应用

    薛琪;

    对人教版生物学选修3“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一节中的模型进行优化,用海绵纸代表DNA片段、磁铁代表氢键、订书机钉代表DNA连接酶,科学演示重组DNA技术中氢键断裂和形成以及磷酸二酯键形成的过程优化后的模型制作简单且成本低,课堂可操作性强。在应用模型时应遵循SNP模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建构物理模型为活动载体,将建模与论证有机结合。搭建认知支架,逐步升级活动难度,在完善模型的过程中加深对三大工具的理解,助力核心素养的“落地”。

    2024年10期 v.41;No.438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小学科学教研

  • 具身体悟 滋养理性思维——以“安全线的秘密”一课为例

    杨友乐;徐锋;顾长明;

    理性思维是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做思共生”的科学教学倡导在具身体悟中发展理性思维。“安全线的秘密”一课正是通过“做”科学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安全线设计的过程,揭示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科学问题、在认知冲突中发现科学规律、在归纳推理中建构科学概念,并在具身体验中运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不仅掌握了“伯努利效应”这一科学原理,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使其理性思维能力得到充分滋养。

    2024年10期 v.41;No.438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 项目驱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盛佳颖;

    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针对实验教学中模式化实验流程、点读式实验操作、标准性实验结论这3个问题,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探索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提出“以终为始,激发学生主动性;以学定教,增强实验实效性;以大见小,发展思维高阶性”的项目化实施策略,从而进行有效的实验探究,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2024年10期 v.41;No.438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 线上线下融合学习:跨越时空的小学科学教学

    张华;

    线上学习、线下学习形成了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两个重要阵地。两者的互融互通可进一步提高科学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科学精神。针对互联网时代学习的特点,教师在线上提供多样化的静态课程资源,同时学生在线下开展有规划的科学探究实践,并进行有效的线上互动学习,由此形成一个线上自主学习、线下主动实践、线上互动释疑的闭环。这种可操作的融合学习新样式可跨越时空,助力小学科学学习。

    2024年10期 v.41;No.438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 小学科学教学渗透科技史教育策略探析

    罗碧莲;

    科技史教育是一种丰富且重要的教育资源,它可以让学生认识、理解科学本质,学习、运用科学方法,体会、形成科学态度。《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科学教学中的科技史教育提出了要求、指明了策略,小学科学各年级教材均不同程度地涉及科技史内容。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科技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史料梳理,让学生理解科学本质;通过实践探索,让学生学会科学方法;通过科普剧,让学生形成科学态度。

    2024年10期 v.41;No.438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促进高阶思维发展——以苏教版科学“火山和地震”为例

    郭玉桂;

    问题意识是小学科学教学培养目标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在教学中强化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为有效培养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以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一课为例,采取“基于问题情境展开教学,凸显教学的启发性;围绕问题引领教学,强化教学的创新性;发挥问题链教学优势,实现教学的分层化;以评促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彰显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体现教学的启发性、创新性和学理性,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2024年10期 v.41;No.438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信息技术与应用

  •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计算思维认知结构评价量化

    付东升;

    国内外对SOLO分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在开放性试题中的应用研究上,存在不能把抽象的计算思维这一核心素养变成可观察、可量化、可评价的思维认知结构层次的问题,为此提出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计算思维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策略,将SOLO分类理论结构层次与计算思维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关联起来,实现计算思维的观察量化,有助于教师掌握每位学生计算思维层次,优化教学设计的目标、任务与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2024年10期 v.41;No.438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 信息技术支持下“生活化”物理创新实验的开发策略

    刘信生;陶士金;谭吉成;

    探讨基于信息技术赋能“生活化”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必然性及其开发价值,介绍此类实验的趣味、品味与情味特点。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生活化”物理创新实验过程中,也可将“生活化”物理创新实验借助信息技术平台生成教学资源。论述了信息技术融合“生活化”物理创新实验开发的策略。

    2024年10期 v.41;No.438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融合研究——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相关实验可视化改进为例

    黄光优;

    针对教材设计的实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不足,结合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了相关实验的可视化改进与创新。体现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与物理教学融合的特点,实现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

    2024年10期 v.41;No.438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 十进制数转二进制数展示模型设计与制作

    赵英杰;何坤凤;

    十进制数转二进制数是数制转换的基础,对此新课标中有较高的能力层次要求,由于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难以达成教学目标。采用开源硬件,通过编程实现数制转换的功能,制作十进制数转二进制数的展示模型,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在进行深度学习的同时,激发学生真正的思考,实现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4年10期 v.41;No.438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 信息技术助力语文智慧课堂构建

    何亚妮;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构建全新的、多元化、开放性的语文课堂。信息网络中大量的媒体资源能够让学生充分获取学习资源,使教学模式展现出新的形式。聚焦现代信息技术及各种教学软件在语文智慧课堂中的运用及教学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信息技术助力初中高效语文课堂构建策略。

    2024年10期 v.41;No.438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 基于信息技术的实验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创新

    王杏;谭智敏;赵中华;

    实践性强的实验课为课程思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但教学内容的差异化成为实验课程思政系统化的难题。以“企业经营综合模拟”课程为例,探讨将信息化融入实验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创新,结果表明,在“价值—能力—知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引导下,通过随机分组和BOPPPS教学模式设计,信息技术能够促进本课程“团队合作精神”这一思政目标的实现。

    2024年10期 v.41;No.438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教育装备论坛

  • 构建实验教学高质量服务体系的策略——以南京市为例

    杨峰;

    探索了南京市构建实验教学高质量服务体系的策略:制定实验学科基础实验目录,学校按照目录制定课程计划;配齐实验教学仪器,保障实验教学基本需要;全市范围部署实验管理平台,实施全过程无感精准管理;对数字仪器进行测评并鼓励学校常态使用,培养师生基于数据的综合探究意识;通过购买危废处置服务,免除学校实验后顾之忧,筑牢实验教学安全底线;通过实验示范校创建,带领学校建设创新实验教学空间,研制创新实验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24年10期 v.41;No.438 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

    凌启东;朱涛;宋世林;谢东训;

    随着各行业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职业人才的数字技能需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的实训实践教学水平难以满足数字化技能的教学需求。需要全面提升实训室建设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工匠育人实践基地,深化产教融合,建设数字融合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教学资源,推进实训教学数字化转型,实训管理智能化,创建开放共享新生态,全面推进实训教学的数字化水平,为国家的数字化转型培养复合型数字人才。

    2024年10期 v.41;No.438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 融合创新信息化建设 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武建华;郑娜娜;

    东光县积极推进教育平台体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组建新型教育信息化督导管理指挥中心,升级教育基础数据库管理,打造面向各级各类学校的开放平台,通过提供便捷、优质、可选择的云应用,支持学校开展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了教育教学工作“网络化、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常态化精准管理。

    2024年10期 v.41;No.438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实验教学与仪器

    <正>《实验教学与仪器》杂志(月刊)系国家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4年9月,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长沙理工大学主办。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湖南省教育生产装备处、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技术装备中心、河北省教育技术中心、河南省教育资源保障中心、江苏省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安徽省教师发展中心、四川省学校国有资产与教育装备中心、江西省教育技术与装备发展中心为本刊支持单位。

    2024年10期 v.41;No.43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 下载本期数据